核心观点
党中央提出“人才发展三步走”的战略为我国下一步人才事业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将人才强国战略的构想,以各类指标分阶段地体现出来,使各类人才和全国人民能够从新发展阶段中体会到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资料图】
邓宁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强国战略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了系统部署,我们要全面系统学习,深刻领会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推进人才事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深刻领会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要求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能力深刻影响着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格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这是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要政治论断,鲜明标示了人才在国家全局中的突出战略地位,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农业强国、海洋强国、贸易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等,这些都离不开人才强国战略的支撑。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选择。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能力深刻影响着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中至关重要的变量。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具有创新活力、突出人才引领的发展。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我国人才工作已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但面对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们仍面临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较突出、人才政策精准化程度不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还不够畅通、人才原始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尚存在短板等问题。只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才能持续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才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只有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才能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八个坚持”的精辟概括,全面系统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从战略全局高度对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重要部署。两者一脉相承,深化了对人才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遵循。
基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人才需要,以及我国人才发展的基础,党中央提出“人才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是催人奋进的,更是求真务实的,为我国下一步人才工作的开展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将人才强国战略构想,以各类指标分阶段地体现出来,使各类人才和全国人民能够从新发展阶段中体会到人才发展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一部集聚、团结、造就、壮大人才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事业,善于集中群众和集体智慧,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人才观。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并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人才事业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形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人才观。
根植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早期建设实践,毛泽东同志对人才队伍建设强调的是“又红又专”和“德才兼备”。他明确地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为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率先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极大调动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人才基础。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将人才工作上升到一个新高度。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并在2003年首次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判断我国新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有力地推动了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针对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等等。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全局、面向未来,深刻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必须充分认识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人才支撑的极端重要性。
通过对党人才事业理念和实践的简要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出,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事业的高度重视是一以贯之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阶段和新任务,赋予了人才事业鲜明的时代内涵,创造性地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深刻认识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关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人才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坚持人才引领驱动”等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基础力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近十多年来我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喷涌而出,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这取决于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创新作用的有效发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独立章节进行谋划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谋划和一体部署,牢牢把握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人才关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人才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和历史使命。回顾历史,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处处都闪耀着人才的身影,凝结着人才的智慧和汗水。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这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筑牢人才之基。
人才是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近年来,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且复杂的变化,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我们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千百年来我国科技创新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代以来,我国没有抓住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后又饱经战乱和列强欺凌,导致我国科技和人才长期落后。现在,我国正处于政治最稳定、经济最繁荣、创新最活跃的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实现重大突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高技术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应用研究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为我们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深刻理解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重要任务
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要纳入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进行考虑,要跳出就干部问题抓干部队伍建设,就制度问题抓制度建设的单一模式,注重制度设计的整体思维和系统性,从“治权”的角度不断深化干部队伍制度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干部队伍”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干部建设的重要性、干部管理原则、干部选任标准、干部评价方法、干部历练要求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的建设,对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进行了许多重要论述,其内涵丰富、立意高远。追溯至2013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三个问题,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目标,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干部队伍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是践行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关键所在。
“怎样是好干部”的重要论述,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标准和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针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新变化和大国博弈的新动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之后又提出“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四有”等新要求。在坚持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要把握好的行为坐标,强调干部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充分做好各种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怎样成长为好干部”的重要论述,揭示了好干部的成长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首先,要修好“德、能、勤、绩、廉”五门必修课,方能成长为好干部。党的干部应该做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党性,不断提高政治能力,做到知行合一;忠于人民,在利益取舍中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地方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面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保持政治本色。其次,要重视组织培养。既要抓好干部的党性、宗旨、道德和各类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又要强化干部实践锻炼,让干部在实践中培养与群众的感情,增长才干。同时,还要管理好、监督好干部,让干部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
“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的重要论述,指明了使用好干部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需要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制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工作,提出了建立科学有效选人用人的五大体系。五大体系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新理念、新制度有效结合,形成了新时代科学有效选人用人的五大机制。即,一是建立源头培养、跟踪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机制;二是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机制;三是建立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机制;四是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机制;五是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思想、新要求,为解决干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指明了方向,是培养干部、选准干部、用好干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遵循。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干部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要纳入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中进行考虑,要跳出就干部问题抓干部队伍建设,就制度问题抓制度建设的单一模式,注重制度设计的整体思维和系统性,从“治权”的角度不断深化干部队伍制度建设。制度的生命在执行,抓好制度执行力要注重“治权”与“激励”相结合,既强调约束作用,又注重提高效用。
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我们应站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对“人才强企”战略作出顶层设计,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人才强企”战略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人才强国战略体现在企业发展上就是要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这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站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对“人才强企”战略作出顶层设计,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把“人才强企”战略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党管人才原则,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规律,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为人才“保驾护航”,搭建干事创业、实现价值的平台。企业领导干部要树立爱才的理念,练就识才、选才的慧眼;要增强用才的能力、容才的雅量;要寻求聚才、育才的良方。在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前提下,坚持推动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第二,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的战略重要性,把握战略主动,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战略布局既要盯住未来发展的目标,着眼整体能力提升,顺应数字化转型大势,紧扣企业重点发展任务需求,又要摸清自身底数,找准人力资源差距,把人才战略和发展战略同步谋划、同步推进。优先解决短缺人才问题,适度超前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使领军人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等合理配置,人尽其才、协同发力,共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第三,加快战略人才培养,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战略人才是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包括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等。国资央企在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方面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要统筹谋划、主动担当,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既要持续深化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提供人才成长实践平台,激发人才成长内生动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也要坚持开放视野,加强人才国际交流,千方百计引进顶尖人才,使更多人才资源为我所用,不断发展壮大战略人才队伍,做到质量提升,梯次发展,加快形成人才资源国际竞争优势。
第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通过改革建立起既有自身特色又有竞争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合理的人才成长通道和分配机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激发活力为核心,突出市场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坚决破除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以创新质量和绩效为导向,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考核机制,坚持向奋斗者、成功实践者、贡献者倾斜的价值分配导向,重视领军人物的凝聚和表率作用,发挥企业家精神和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使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充分涌现。
第五,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坚实组织保障。要做到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把政治要求贯穿全过程,优先从有成功实践经验、面向企业发展重要领域和基层一线的人员中选拔。注重突出实干和专业导向,用人所长,以事择人,人事相宜,大力选拔使用想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统筹抓好干部选育管用工作机制,严管厚爱,优进绌退,让有为者有位,为担当者担当,同时要大力抓好后继有人这个大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作者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通信中心党委书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