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职称到底有什么用?科学评价专业技术人才 当前最新

评职称不只是国企的事。在北京,每年有15万人申报各级各类职称。截至目前,高精尖产业领域有上千人通过“直通车”取得了正高级职称。

2018年,北京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职称各系列、专业、层级的布局调整任务。6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获悉,五年来,25个系列职称制度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北京市形成科学有效的职称制度体系,在这之中,对于评职称的各种不便正在逐步打破,“一尺量”也正在转向“菜单式”的多选题。


(资料图片)

“直通”正高级

提到评职称,许多人会想到步骤繁琐、资格限制,但事实上,打破限制与“一步到位”早已走入现实。

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消息,为有效解决职称晋升“玻璃门”问题,北京职称改革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除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非公经济单位人才外,开通了外籍人才、港澳台人才、自由职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申报渠道,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在北京创新创业。“这背后反映的是,职称评审的包容性更强、更注重实效,同时,职称评审把更大范围的人才纳入进来,更加彰显了社会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本次职称改革中,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不断优化职称评审工作流程,减少申报材料和证明事项,强化大数据应用,实现职称申报、审核、缴费、评审、查询、取证等全程网办。

同时,针对现行评价模式不适应有多年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的高端领军人才问题,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高端领军人才职称直通车评价机制,高端领军人才只要业绩足够突出,就不受学历、资历等限制,用业绩陈述代替论文答辩,直接参评正高级职称。

截至目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小米科技雷军、360科技周鸿祎等1014人通过直通车获得了正高级职称,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高端制造等高精尖产业领域。

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看来,雷军等高端领军人才可以晋升正高级职称,正体现了我国在人事改革尤其是职称评定方面的新思想新气象。“这是紧贴民企用人需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的关键一步、核心一环,一方面说明以往的评审标准与民营企业实际需求衔接不够,匹配不够,一定程度上存在‘用的评不上、评的用不上’等‘评用两张皮’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新的职称评价机制充分考虑了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特点、选拔任用特点和岗位效用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社会、民企需求的评审标准,有效防止了评价和使用‘两张皮’的怪象乱象。”

宋向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种改革突出了市场评价导向,突出了业绩评价导向,突出了实践而不是理论价值导向,有效反映了民企的生存和发展现实,让工作能力、业绩考核成为职称评定的主角,让市场认可和职称评定匹配,让人才对企业的实际贡献,专利成果、技术突破、工艺流程、标准开发、成果转化等与职称评价结果吻合,有利于涌现出更多的领军人才,有利于推动民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总体上,北京着力解决职称评价“一尺量”问题,按照不同领域、单位、专业、层次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以职业属性和岗位职责为核心,以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分类分层建立人才评价新标准。五年来,北京陆续调整完善了25个职称系列、1100多个职称专业的评价标准和权重,并推广应用。

民企也能评

评职称并不只是国企、事业单位内劳动者的事,这么多人评上正高级便已说明了这一点。据宋向清介绍,民企评职称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并不顺畅。2003年,北京市率先在全国打破户籍、身份、档案、所有制等限制,推行专业技术资格社会化评审,为民企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创造了便利条件。

“北京市的模式随后被很多省份效仿推广,尤其是人社部办公厅在2020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职称工作的通知》之后,大大推动了民企评职称的主动权,也进一步激发了民企专业技术人才参与职称评审,强化自身专业水平的自觉性,大大提高了民企创新创造活力。”宋向清表示。

宋向清指出,推行专业技术资格社会化评审,通过建立多维度考核技术指标,让职业、所有制、户籍、身份、档案、性别、年龄等都不再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的阻碍,同时鼓励各用人主体将职称与待遇挂钩、与晋升挂钩等激励性举措,对各级各类民营企业集聚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打造专业技术人才密集、技术实力较强、内部管理规范的新型民企创造了优渥的条件。

截至目前,在涉及民企方面,北京已有200余人取得人工智能专业职称,涵盖华为、京东方、腾讯、同方知网、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的人才。3900余人取得动漫游戏和数字编辑专业职称,涵盖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百度、新浪、中文在线、漫游谷等知名媒体、出版机构及网游公司的人才。此外,北京已有1500余人取得技术经纪和知识产权专业职称,涵盖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机构、企业知识产权部门以及孵化器、科技园、技术交易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人才。700余人取得科学传播专业职称,涵盖科研院所、科技展馆、科普网站、虚拟博物馆等一线科普人员。

职称“上新”

职称制度是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制度,对建立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具有重要作用。“职称对于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来讲,都是对其专业技术水平的认定,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客观的评价,不仅体现了对人才本身的承认和尊重,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选用和提拔人才的重要依据。”宋向清指出。

在申报人方面,评职称的作用则更为具体。王鹏介绍,职称证明自身具有相当的能力素养,也体现社会对能力水平的认可,此外,相关人员有了职称证书,可能在薪酬待遇水平、岗位晋升方面都更有优势。宋向清也指出,评职称将有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和行业地位,改善其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其职业发展信心;也有利于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对外技术交往,扩大与行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合作,增强技术创新的活力和能力。

目前,这些“作用”将覆盖到更多的职业群体。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消息,五年来,北京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需要,先后增设了人工智能、技术经纪、知识产权、科学传播、动漫游戏、数字编辑、创意设计、应急工程、消防工程9个新职称专业,并为各领域人才量身定制了评价标准。

新专业的出现与新经济密切相关。“增加新的职称评价专业,是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体现。”王鹏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职称专业不能够完全覆盖,新技术、新模式、新商业的出现,要求有新的职称评价专业出现相配合,这一方面反映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很快,另一方面,北京也通过对新行业、新专业的认可,表明了对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总体把握。

宋向清同样指出,新设九大新职称专业是人事改革方面“因时而动”的创新举措。“随着人工智能等专业的全域普及,尤其是这些行业和岗位的重要性程度不断提升,要确保各行业各环节各层级产业链供应链有序运转、高效运转,需要大量优秀专业人才从事这些行业,需要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以便让人才培养、人才认定、人才储备和人才梯度开发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与产业发展相吻合,与未来预期相协致。”宋向清表示,“新设九个专业反映了职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程度,体现了行业、人才对职称重要性和方向引领性的重视,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职称评价‘指挥棒’作用,提高新技术新产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凝聚创新人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企业精准用工,增强社会稳定就业。”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