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AI“慧眼”辨淤泥 邕江清淤效率倍增 即时看


【资料图】

记者 万一鸣 摄制

“屏幕上各种色块标注出的,就是洪峰过后需要重点清淤的区域。”连日来,邕江沿岸公园清淤现场机器轰鸣,工作人员们手持铁锹、刮板奋力扫除。清淤工作快速有序推进,得益于南宁市运用无人机航拍、三维建模与智能分析等先进技术,构建的邕江河道淹没AI分析数字模型,每日生成清淤任务清单,用科技手段为清淤工作“导航”,让这场与淤泥的“赛跑”跑出了新速度。

往年洪后清淤,靠人工巡查经验判断淤积位置和厚度,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遗漏低洼处的隐蔽淤泥。在今年郁江2号洪水洪峰过境期间,该模型通过融合实时航拍数据与历史水文资料,生成邕江南宁段(老口枢纽至邕宁枢纽)水位曲面,轻点鼠标,屏幕上便动态模拟了江水涨退全过程。模型通过智能分析,精准测算不同水位条件下的淤积范围与类型。

南宁市城市信息模型平台。记者 万一鸣 摄

“依托模型分析结果,结合水文部门每日水位预测,各标段的清淤机械、人员配置都能精准匹配。”据南宁市市政和园林管理局科技和信息化科科长邓静敏介绍,目前,邕江沿岸公园清淤工作已完成绝大部分。

下一步,南宁将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与低空无人机机巢技术,搭建“实时监测—智能分析—自动派单—效果评估”全链条管理平台,同时建立邕江沿岸绿化设施数据库,让科技不仅服务于清淤,更能为水岸环境长效管理添智赋能。

关键词: 实况网 热点资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