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学生的童年时光几乎都是在小学度过的,应该给他们怎样的校园生活系统呢?为了拓宽每个学生的成长空间,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尝试将校园的花草树木转化成与儿童生活相吻合的教育内容。学校认为:生机勃勃的校园不仅是由建筑物构成的,更是鲜嫩嫩地种出来的、活泼泼地长起来的,与儿童渴望自由的精神有呼有应。
植物挂名牌。学校项目式非纸笔测试以“为校园植物设计名牌”为主题,结合二年级学科目标,将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数学学科的运算与解决问题、科学学科的实验探究、美术学科的造型等内容整合实施,通过丰富多彩的项目式学习展示活动成果。二年级项目启动之后,常常看到学生在校园徘徊,时不时记录一些东西。原来,学生是在考察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要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学生从思到做、以做促思,不断反思、不断复盘,分组参与项目,教师则以项目经理的身份给予指导、跟进、评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还设计了口头表达式的非纸笔测试内容。比如,语文学科的问题设置为“请你从形状、颜色、制作过程等方面来介绍你为植物制作的名牌”,数学学科的问题设置为“谈谈你制作的名牌尺寸、材料、价格”。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乐于想、乐于说,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为了更系统、精简、个性地呈现项目式学习的评价设计和实施,学校设置了学生记录册和教师记录册,冰冷的“分数”被一颗颗活泼的“小星星”、幽默的评语所代替。
四季耕乐园。学校里开创了专门的耕乐园,每个班级认领一块区域,灵活划分种植园的具体类型。耕乐园里的植物与一年四季紧密关联,从植物的色彩搭配、品种选取、气氛营造等融合设计中,让师生感受自然的变化,了解植物艺术,开展自然教育启蒙。耕乐园里的活动也会走进课堂——五年级学生学习课文《牧场之国》,以“成为耕乐园代言人”为情境,通过品读、赏析,迁移运用课文中的“身份+特点”句式为耕乐园制作代言海报。有的学生写道:“这就是真正的耕乐园。下过雨后,一些雨珠从四季豆的叶子上滑落下来,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四季豆挺直腰板仿佛在观察着四周,像极了守卫边疆的战士。”在自然中、在伙伴间、在课堂上,学生伴随着校园内植物的生长,逐渐敞开自己的心扉。
植物微日历。学校不仅从空间层面设置耕乐园,也会按照时序更迭,寻找与儿童天性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围绕植物开展有趣的“小主题日”活动。六月,在学生的悉心照料下,波斯菊绽放了。浇水、除虫、施肥……学生通过每天的观察记录,形成了一页页丰富的观察日记。为了将波斯菊最美的状态保留住,学生又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了植物拓染和绒花钩织活动。在阵阵敲打声和针线穿梭中,在轻轻触摸自然草木纹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自然灵性被轻轻唤醒。九月,学生在种植田里种下莴苣小苗,等莴苣成熟后,再将莴苣平铺于暖阳之下翻晒,然后择菜、洗菜、切菜,将食材放入容器,按照配方依次放入精盐、白糖、花椒等调味料,最后再进行一番“按摩”,美味的腌菜就做好了。十月,萝卜每一天都发生着变化,学生课间去种植园观察;萝卜成熟了,学生又开展拔萝卜、萝卜闲话、萝卜故事绘、萝卜称称量量、舌尖上的萝卜等一系列活动。这些美好的“小日子”让学生的童年生活闪闪发光。
竹林诵清廉。竹子在传统文化中有君子的意象——中通外直,生而有节,秀逸而富有神韵,展示着虚怀若谷的美德。学校依托校园里的小竹林,开发实施“爱语言”课程,培养了许多有着语言艺术特长和诵读兴趣的学生。学校进一步开发“诗路之声”课程,带领学生深入认识竹子,了解竹子的传播、萌芽、生长,以及用竹子制成的手工作品。学生将感悟写成文章并诵读,在学校公众号上进行推送后制作成二维码挂在竹林里。学生还走出校园,走访江心屿竹林,学校微电台也以此作为题材,进行“诗路之声”节目录制,在学校公众号进行推广。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学生在与植物的亲密接触中,得到了更多慰藉,从本真、朴素中蓄积出热爱、坦然的力量。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07月05日第5版
作者:黄小嫘 柯丽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