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三文鱼寿司:准备食材如下:米饭500克,寿司海苔3片,寿司醋20毫升,盐3克,芥末5克,沙拉酱50克,寿司酱油10克,小黄瓜50克,火腿肠30克,大根30克,肉松50克,三文鱼100克。具体做法如下:新蒸熟的米饭打散,倒入寿司醋或苹果醋,撒上适量的盐拌匀,将火腿肠、黄瓜切成0.5厘米的段,卷帘铺上一片海苔,将米饭铺在海苔上,用勺子或手均匀地压平,(前端1㎝不要铺米饭,否则很难收口)米饭上挤上适量沙拉酱抹匀;再依次摆放肉松、黄瓜条、大根,将卷帘卷起,卷好后再双手合力挤压几下卷帘;(这样包出来紫菜包饭更紧实)最后切1.5㎝左右厚即可。(每切一次,刀片可以过下清水,以免粘连),把米饭捏成8-10克的饭团;.饭团抹上一点芥末后,放上切片的三文鱼,摆盘,芥末还可以单独蘸食。
日文中的“鮨”是指生鱼片,中文古汉语的“鮨”是指小火熬成的鱼酱。中国辞典《尔雅·释器》,其中记载“肉谓之羹,鱼谓之鮨。”意指肉酱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搅碎熬熟的鱼肉酱叫鮨(音“ㄧˋ”)。日文中的“鲊”是指米卷裹生鱼片(主要是三文鱼或金枪鱼),中文古汉语的“鲊”则是一种米拌熟鱼粒,后引进高句丽的米拌鱼段、米拌鱼饼,所以在后汉即以后时期,“鲊”也指一种米拌鱼饼。刘熙的《释名·卷二·释饮食第十三》中记载:“鲊滓也,以盐米酿之加葅,熟而食之也。”意指鲊滓是种用盐、米等腌制,让鱼肉发酵后剁碎,煮熟后进食。
汉字传入日本初期,日本加进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将日本的一些食物用与之意义相近或相异的汉字来替代,于是日本的“Sushi”就变成了“鲊”,“Sashimi”就变成了“鮨”。关于寿司的起源众说纷纭,在古代东南亚、中国沿海都有和寿司制作工艺相似的食品,但形态却不同。日本寿司以紫菜或海苔卷米粒与生鱼片、黄瓜、肉松、焦葱为主,配上芥末、辣根、酱油、醋。而在中国沿海有一种利用糯米、蛋黄、脆皮、花生、蔬菜、熟虾仁做成的圆柱形饭团,叫做糍饭棒,用一层熟面皮包裹,方法和握寿司有点像,但是材料和形状不同。相传糍饭棒来自春秋时期的越国(浙江地区),属于古越民的传统美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