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是多元经济,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笼统地说就是国企与民企;经济发展的怎么样,首先是看税收,其次是看企业的内生力。如果税收在增加,而利润在减少,说明分配出了问题。
如果企业根本不赚钱,说经济的春天要来了,那就成了庄子言:今日适越而昔至。
(资料图)
老板赚钱吗?
我要说现在的老板根本不赚钱,大多数人会:呸。
那就用数据来说话。
没干过企业的人,把发财这事想的太简单了;有没有赚的老板,当然有,但是,不等于个个老板都能赚,经济的好坏宏观数据说了算。
2022年全国民企总利润为26600亿元,这个数字很大吗?许老板一家企业就负债20000亿,把26600亿分摊到4700万家民企,一家年收入不超过6万。
前两天发文问了一个问题:民营企业算不算资本家?
只要雇佣了八个以上的工人都算,但是,收入这么低的资本家,有人就呸了:中国的民营也配叫资本家?
的确不配,民营企业去年利润率下滑了7%,今年疫情结束了,会不会好一些?统计数据告诉我们:今年一季度企业利润又下滑了22.4%。
老板真的不赚钱,活着已经是小确幸了。
国企能撑住整个民生的天吗?
再看中国经济的掌门人国企。
最新的数据表明,1-5月份利润总额6630.9亿元,同比下降52.7%。
这个数据也不尽人意.
环比在增加,同比在减少,税收却在增加,1-4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171亿元,同比增长11.9%。这又是什么情况?数据充满了矛盾,既然利润率都在降,税收怎么还在增长?大概有两种可能,一是投资拉动在增加税收问题,二是税局工作很努力,在刮税底。
我的一位朋友上个月挨了税局一个罚单,一套办公楼迟交了房产税,税局的工作越来越努力;去年出台了个税缓交的好政策,结果,当月的个税反而增长了32%,这也是在刮税底,把漏网的通通抓出来重罚,罚的比缓交的还多。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以前的老账也能翻出来,如果金税四期实行,倒下一批企业一点不奇怪。小老板们应该提前做清理。
当然,最终还是要解决效益问题。
国企亏损了可以补贴,东北三省是国企大省,年年是万亿级的补贴,民企亏损了那叫愿赌服输,多半是倾家荡产。
而国企是撑不住民生的,这就是现实。
企业为什么会失去赚钱效应?
原因多多,核心问题还是在市场的营商环境。
国内的大环境是生产过剩了,很多民营的小老板天天盼着减免增值税,看了上面数据就知道了,不太可能。财政现在是要增加税基,因为房地产拖了后腿。地方财政收入一半依靠房地产,楼市销量上不去,没人拿地,财政自己都撑不住,贵州、武汉、云南多地债务告急,没有力量去扶持企业做更多的减免税,有点退税已经是万幸了。
财政就是有力量,恐怕也不能个个都救,因为不符合经济学原理,既然生产过剩了,减免税的意义又是什么?
企业失去赚钱效应,主要是因为生产过剩,企业间的生存竞争加剧,唯有降低利润,以价换量。这就成了一个两难的局面,或者做好准备,承受大批企业的倒闭,失业率指数继续上升;或者大比例降税,财政缩减开支,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我们没有数据支持,无法判断财政的弹性,但是,这是选择是摆在面前的,是一个二选一的判断,非此即彼。
前者是大概率事件。
这意味着企业将面临一场优胜劣汰的大洗牌,小老板们要改变一下思维定式,赚多少钱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等待别人死亡,剩者为王。
老百姓的日子不那么美好,都在痛骂万恶的资本家,一群赔得净光的资本家们,混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还落上了一个资本家的美名,你们还会让自己的后代去干企业吗?
在中国干企业简直是在玩命,弄得不好不是赔光了个人的小投资,而是成为老赖,倾家荡产。
商战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问题是,经济究竟靠什么复苏?
投资、发钱、减税?
元芳,你怎么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