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以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操作利率维持2%不变。国资委指导推动中央企业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上交所举办“发现央企投资价值,促进央企估值回归”业务交流会暨国新央企股东回报ETF宣介会,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MSCI公司表示,其全球指数将新增86支成份股并剔除39支,5月31日收盘起生效。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近一周(5月5日-5月12日)舆情热度靠前五大上市公司事件是: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资料图片)
ST华铁实控人为巨额资金占用问题致歉,市场不买账连续跌停
5月8日晚间,ST华铁(000976)(000976.SZ)公告称,实控人宣瑞国发来函件,对占用资金的前因后果进行了解释,表达歉意并承诺尽快归还上市公司欠款,此外还表达了对上市公司未来前景的看好。
5月9日,ST华铁收到了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在这份问询函中,深交所连发七问,直击ST华铁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相关业务及收入是否真实、偿还措施是否可行等痛处。
媒体观点:
《华夏时报》:ST华铁2022年营业总收入出现了较大下滑。目前来看,该公司在资金方面面临危局。并且出现违规被罚,被迫道歉的不良事件,想要渡过难关,扭亏为盈,并非易事。未来一段时间内,ST华铁的业绩情况可能会受到宣瑞国占用资金的影响,但是如果公司能够积极采取措施,归还欠款,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业务水平,未来发展前景仍然是可以期待的。
《北京商报》:部分上市公司出现大股东非经常性资金占用的原因,一方面是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较多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大股东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缺乏有效制衡和法制意识所造成的。大股东的资金占用除了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资金周转而加大公司的流动性压力和影响公司业绩之外,还会影响公司内部的有效治理与规范信披,对于公司的融资、重组等资本运作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舆评:
对于实控人的致歉信,有投资者表示理解,说至少拿出了态度。但也有投资者并不买账,认为公司未履行关联交易的审批程序与信息披露义务,导致十多亿资金被控股股东占用,严重侵犯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部分投资者并不认可实控人致歉的态度,也不相信其做出的还款承诺。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占用资金一事也导致ST华铁股价大幅波动。公司自5月5日开市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价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遭遇跌停。摆在ST华铁眼前的问题不仅是实控人要尽快归还上市公司欠款,以及优化内部治理,增强透明度和诚信度,还要考虑在铺天盖地的舆论质疑下如何传递公司发展的预期,重新赢得市场的信任和支持。
*ST易尚触及“非标”退市指标,濒临退市
5月8日晚间*ST易尚(002751)(300212.SZ)公告,公司收到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首个年度报告显示,公司2022年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触及深交所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2022年年报中,审计机构对*ST易尚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还关注到了公司的资金占用风险,财务舞弊风险和实控人刘梦龙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所持公司股份全部被司法冻结,面临被强制处置的风险。
*ST易尚2021年度财报同样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应收款项核算、预付款项、设备采购等业务的商业实质和存货真实性皆存疑,并且持续经营能力也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5月5日至5月12日期间,共监测到此次事件相关舆情声量1622篇。
媒体观点:
《证券时报》:今年以来,多家公司被执行退市,退市原因多为经营不善,市场表现不佳,表明了我国近两年来对A股空壳企业与劣质企业的打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绩。在全面注册制下,A股退市“常态化”或成大势所趋。
《财联社》:近年来,“非标退市”公司数量骤增,“出口关”越发畅通,监管“零容忍”与市场化机制逐步完善,有效净化了资本市场生态,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可以预见,全面注册制时代,随着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入推进,还将出现更多因审计意见退市的案例,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
舆评:
随着2022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完毕,上市公司业绩尽显,不少经营不善、风险事件频发的上市公司面临着被投资者“用脚投票”出局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非标”成为今年A股年报季的热门词汇,除*ST易尚外,*ST和佳(300273)(300273.SZ)、*ST未来(600532)(600532.SH)、*ST必康(002411)(002411.SZ)、*ST腾信(300392)(300392.SZ)、*ST辅仁(600781)(600781.SH)等多家企业股票也同样因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触及退市条件。全面注册制改革实施后,一方面不仅上市公司将会越来越多,有问题的公司数量也会增多,退市也会趋于常态化,另一方面,市场对上市公司业绩和基本面越来越重视,推动市场的优胜劣汰,由此而引发的资本市场舆论热潮仍将持续。
漫步者股价创新高,董事长“带头”减持
5月7日晚间,漫步者(002351)(002351.SZ)发布公告显示,4月28日、5月4日、5月5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公司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4.02%,属于股票异常波动情况。漫步者也披露,在股票异常波动期间,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文东的一致行动人张文昇于4月28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20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0.22%。
5月9日,漫步者发布公告,公司董事长、总裁张文东计划自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1.4172%;董事、副总裁肖敏计划自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数量不超过1.3497%。据公告显示,张文东、肖敏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相关减持计划尚存在不确定性,两人将根据市场情况、公司股价等情况决定是否实施本次减持。
在相关消息曝出后,漫步者股价很快出现下跌,截至5月10日收盘,报21.52元,下跌3.19%。股吧中,中小投资者怨声载道,负面情绪高企。
舆评:
大股东在合理合规的情况下减持股票无可厚非,属于市场常见之举,但是,合法合规并不意味着减持不会引发重大舆情事件。对于企业和大股东而言,一方面需坚守合法合规的底线,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下,还需预判和理清舆情规律,充分考虑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诉求,做好投资者预期管理工作,这不仅是减持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也是现代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考虑因素。(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