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综合 >

校正因子的实验测量方法有哪些


(相关资料图)

校正因子的测定有单点法、多点法、标准曲线法及吸收系数比值法。在进行药物的有关物质检查时,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其计算方法有外标法、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自身对照法及峰面积归一化法。其中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定量准确,又无需在每次检测时均提供杂质对照品,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小编在此对校正因子的测定以及校正因子准确度的验证进行简述。校正因子的测定有单点法、多点法、标准曲线法及吸收系数比值法。已有多篇文献报道过各方法的基本操作及优缺点,在此不再赘述。在进行校正因子测定时,小编建议采用标准曲线法,因为线性试验是方法验证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在此采用标准曲线法,既验证了杂质对照品及主成分的线性,又可得到准确的校正因子,可谓一举两得。

在进行校正因子的测定时,首先将各杂质对照品及主成分对照品配制成一定浓度的储备液,逐步稀释,直至找到各杂质的定量限,线性范围应包括定量限浓度~限度浓度的150%,主成分的浓度范围应包括定量限浓度~自身对照浓度的150%。例如,有关物质测定时,供试品的浓度为1mg/ml,采用0.1%的自身对照(即自身对照的浓度为1μg/ml),杂质A的限度为0.1%(即杂质A的限度浓度为1μg/ml),假设主成分及杂质A的定量限均为20ng/ml,则杂质A和主成分应在20ng/ml~1.5μg/ml的范围将浓度与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相关系数应大于0.990,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5%以内。绘制出各杂质及主成分的线性曲线后,各杂质与主成分线性方程斜率的比值即为该杂质的校正因子。若杂质的校正因子在0.9~1.1的范围内,无需验证,直接采用自身对照法,若杂质的校正因子0.2~5.0之间,则需要采用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若杂质的校正因子小于0.2或大于5.0,可考虑变换杂质的检测波长,重新进行测定,若所有的测定均在0.2~5.0之外,则表示加校正因子的自身的对照法不适用,需要用外标法进行定量。

关键词: 校正 因子

相关新闻